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7集课程复讲

华红霞学长

  
    本集主题:为什么要教 “孝”,如何教

    1、孩子懒惰的原因及对策
    原因:孩子帮忙做事时,我们却因为他做不得够好而批评他,批评2、3次后,他以后都不会再帮你做事;经常在孩子面前说,你只要把书念好就好了,其他的事不用管,如此后,孩子就只会念书,其他事都不做,对他来讲,他不信任自己做事的能力,也愈不敢去承担工作,愈不承担,就越没有责任心。
    对策:当孩子做事时,多鼓励、多肯定,把他的潜能激发出来,同时告诉他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。
    多让孩子劳动,当孩子真正付出、真正去劳动,才知感恩,才知付出者的辛苦。

    2、孩子生活没规律的原因及对策
    原因:父母生活也没规律,不烧早餐,给钱孩子自己买早饭。
    对策:为人父母,自己要当榜样、多付出一点,让孩子的三餐正常。而这些付出对孩子将是一生的影响,不管是他的身体还是榜样,都很重要。

    3、“孝”能对治孩子的坏习惯,也是仁慈之心的原点
    孩子的自私、叛逆、顶撞父母等坏习惯,只要长了一个“善”就能全部都解决。“百善孝为先”,这句话有两个意思,第一个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;第二个意思是孝心开了,百善自然就开。一个有孝心的人不会自私、一个有孝心的人不会顶嘴、一个有孝心的人不会生活颠倒、没有责任心、一个有孝心的人不会和兄弟发生冲突……一个人真有孝心,他对其他人的父母也会有恭敬之心,推而广之,他这一分孝、这一分敬会对一切长辈、关爱别人。所以,一个人的仁慈之心是从这个原点,从这个孝道扩散开来

    4、如何教“孝”
    教孩子孝,首先要告诉他,为什么要孝?所谓知恩才懂得报恩,要引导孩子去念父母的恩德。
    生育的辛劳。有一天,佛陀带着他的学生走在郊外,看到一堆白骨,佛陀把这白骨分成两堆,一堆颜色比较洁白,一堆颜色比较灰暗。佛陀跟他们说,颜色灰暗这堆是女人的骨头,当母亲要怀胎十月,在怀胎十月过程,孩子所有的营养都必须从母亲的血液中输给小孩,当小孩的钙质不足,就必须从母亲的骨头当中渗出来。所以怀胎十月很辛劳。同时要十分小心地保护好胎儿,最后还要承受比癌症还要辛苦的生产之痛。
    养育的辛劳。日常照料、夜晚不眠、生病之忧等等。
    教育的辛劳。生活的压力,教育的重责,时时都担在父母的身上。
    教育孩子父母的恩德,我们这一生是不可能报得了,我们应该尽心尽力来做到为人子的孝道。当我们能够做到《弟子规》里面的一条,就是尽到一分孝心;当把《弟子规》统统做到了,我们的孝就做得很圆满。

    5、生活中如何做到“孝”
    (1)父母呼,应勿缓。这是提到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很重要。一个人的道德、学问从他的一言一行,所以孩子对父母讲话的态度,对他影响很深远。当孩子所形成的是孝心、是恭敬心,那他的学问就扎得很好的根基。
    《大学》: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”。所以,孩子要能诚意、正心,才能修身、齐家,而长养孩子的孝跟敬就是正他的心。如何诚意、正心?必须格物致知。格物就是革除他的物欲,革除他的坏习性,而不耐烦、傲慢就是坏习性,从小就能够把他这个坏习性转化掉,就是格物致知,就能诚意正心。所以,大学问都是从小地方开始扎根的。
    家长在教育孩子时,首先,教孩子的标准绝对不能因为时代而改变,我们要引导孩子,父母叫你的时候要赶快过来:爸爸妈妈,有什么事吗?其次,我们要先做给孩子看。当爷爷奶奶叫我们时,我们一定要恭恭敬敬去演给孩子看。纵使你现在演不出来,也要演,习惯就成自然。
    除了“父母呼,应勿缓”,这样的恭敬心,除了对父母,还要对谁对师长、对上司。学习要举一反三,要能从我们的内心,所谓心行一如。心是根本,所有的行为都从心延伸出来,当一个人的内心真正恭敬,他会对一切人都恭敬。《礼记。曲礼》:“曲礼曰,毋不敬”,对一切人、事、物都要恭敬。恭敬心太重要了。
    (2)父母命,行勿懒。我们答应帮父母做的事不可以懒惰,答应了要赶快去做。我们应该对父母更守信用,这样才是正确的态度。真正孝子能够让父母宽慰,让父母身体健康。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有“孟宗哭竹”的故事, 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已经研究出来,人的意念可以影响矿物,可以影响水。当人有善的念头,水就会结晶得很漂亮;当人有善的念头,连很肮脏的湖水都会变得清净。所以,大自然跟人心是呈现一个互动,呈现动态。古代这么多的孝子,为什么能感动竹子、动物,甚至于感动最凶猛的老虎?凭的都是他的孝心!
    (3)父母教,须敬听。父母教训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恭恭敬敬的聆听,绝对不能一言九“顶”。就算父母批评错了,我们也等父母的情绪平和了,再作沟通和解释。
    (4)父母责,须顺承。父母有责罚,甚至有打,我们也应该欣然接受。想想为什么父母这么生气,我们的过失到底在哪里? 
    同时,也要告诉孩子,父母爱你的方式,有时候是对你轻声细语,有时候却是对你非常的凶,同样都是对你的这一分爱心。其实当父母生气时,他的身体已经受伤了。孩子要体会父母的用心、要对得起父母的教诲,这个脾气不能白发,不能白让父母身体受伤害,要懂得挨骂要能换得进步,记住下次不能再做让父母生气、伤心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3年有4月2日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